<rp id="gqhxm"><object id="gqhxm"></object></rp>
      <dd id="gqhxm"></dd>

      <var id="gqhxm"></var>

      <th id="gqhxm"></th>
    1. <button id="gqhxm"></button>
      1. <rp id="gqhxm"></rp>
        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中概股摘牌风险解除,众多国际机构增加互联网敞口

        2022-12-19 21:28:49 第一财经

          中概股摘牌风险解除,众多国际机构增加互联网敞口

          周艾琳

          上周,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表示,确认2022年度可以对中国内地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完成检查和调查,撤销2021年对相关事务所作出的认定。这意味着,2024年中概股面临的摘牌风险已经暂时解除。

          在美方发布声明后,中国证监会12月16日就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进展情况发布答记者问。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注意到美方发布的报告和公开表态。中国证监会一贯主张通过监管合作机制解决跨境上市审计监管问题,实践证明只要双方秉持相互尊重、专业务实的合作精神,一定能够找到一条符合各自法律和监管要求的可行合作路径。

          根据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如果外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提交PCAOB所要求的报告,美国证监会(SEC)有权将其从交易所摘牌。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策略师王滢表示,中概股的合规时间线将从2024年推迟至2026年。关键在于合规的水平,首次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是另一个问题,应该会通过典型的检查和执行程序来解决(即缺陷和会否退市并非直接相关的问题)。

          据第一财经了解,不少国际机构目前开始对中国互联网公司持超配的观点,甚至有美资基金早前就配置了一些超跌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拼多多、美团等都在列。常态化监管、平台公司降本成效凸显等有助于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中概股摘牌风险解除

          市场对中概股摘牌风险解除其实早有预期。摩根士丹利早前就转为看多离岸中国股市,其中因素之一就是认为年底中概股审计结果可能传出好消息。11月,追踪在美上市中概股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PGJ收涨近42%,刷新该指数有记录以来最亮眼的月度表现。中概互联网指数KWEB当月大涨48%,同样创下最大月度涨幅,该指数在11月的最后一周便飙涨24%。

          某服务于部分中概股企业的跨境业务律所合伙人对记者表示,检查正式报告还未确定,明年才能发布。首次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是正常的,PCAOB后续应该会持续关注相关公司相应问题的解决情况。但这和退市与否的关系不大,此前中概股存在退市风险,主要是因为美方认为无法对中概股进行审计。

          相关退市风波在今年一季度曾引发中概股暴跌,市值缩水九成的公司不在少数。3月10日,SEC官网公布了一份包括5家中概股公司的名单,分别为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随后几个月,又有近百家中概股被列入名单,包括京东、拼多多等知名公司。

          早在2021年12月,SEC通过修正案,确定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实施规则;同年11月5日,SEC批准PCAOB框架,以此来作为判断相关公司是否因为一个或多个管辖当局所采取的立场,而导致SEC无法完全审查位于海外司法管辖区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截至2020年底,全球范围内PCAOB无法审查的四个司法辖区会计机构,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法国和比利时。

          从2022年初开始(即年报披露开始),相关上市公司将开始为期3年的退市评估期,这意味着退市不会早于2024年。但是,根据《加速HFCAA》(《Accelerating HFCAA》),3年评估期有可能被缩短为2年。

          所幸,处于退市边缘的中概股此后终于迎来转机。2022年8月26日晚,中国证监会发布消息称,中国证监会、中国财政部当日与PCAOB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将于近期启动相关合作。据记者从多家投行人士处了解到,从9月开始,PCAOB方面就已赴香港开启检查工作,上周PCAOB发表的声明则表明,2022年的检查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12月19日表示:“我们认为,中美审计监管整体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在美上市中概股的退市风险在短期内得到缓解。”

          他认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在法律层面上的障碍一定程度上也得到缓解。接下来在美上市中概股将整体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经过明年上半年的准备和调整,下半年上市数量可能增多;二是香港市场将分流部分海外上市资源。

          机构提前增配中国互联网

          第一财经也发现,近一个月以来,陆续有多家国际机构表示看多中国互联网板块。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近期对记者表示,互联网板块是中国防疫放松的受益者。消费支出复苏和广告预算回升也将有利于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而不仅是线下购物。平台公司降本效果及新业务的成本效率改善,使其利润率更加稳健,因此应得益于潜在收入扩张带动运营杠杆的上升。事实上,互联网板块估值上调或比其他板块更为显著。常态化监管也应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互联网行业的信心。

          该机构此前就提及,尽管消费疲软,但互联网行业三季度营收还是出现了上行,主要驱动力是互联网公司加大了成本控制或削减新投资的力度,以此来提高利润率,预计四季度盈利将继续提升。各大公司在估值低迷之际启动回购,也将成为积极因素。

          法国巴黎银行亚洲股票策略师瑞秋赫里(Manishi Raychaudhuri)表示,目前超配中国的非必选消费、互联网、电子商务、可再生能源和电动车板块。

          他称:“我们增持了腾讯、百度和宁德时代。股票评级机构晨星(Morningstar)更看好互联网股,而不是消费类股。首先,互联网股的估值远低于消费类股,其次,对于腾讯来说,新的收入机会(腾讯会议、视频账户等)和低廉的估值(2023年的远期市盈率为14倍)是强有力的支撑因素。”

          晨星也看好百度,因为该公司的核心经营利润(non-GAAP)环比增长3个百分点达到了21.5%,高于预期。晨星将百度2023年的核心经营利润预测从13%提高到19%,认为更高的经营利润率在2023年及以后都是可持续的。

          不过,亦有接受记者采访的国际资管机构投资经理表示,更为看好受益于海外渠道扩张和国内需求复苏的拼多多,以及受益于外卖提速的美团。虽然短期受到疫情反复影响,但美团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远超市场预期,经营利润率为1.6%,优于市场预期的-2.1%,且长期仍将持续受益于零售业数字化转型。

          华尔街投行Jefferies方面表示,阿里巴巴、京东、美团是电子商务的首选,预计在线购物将随着消费者情绪的改善逐步恢复,GMV在2023年预计同比增长9%,较2022年的约6%再次加速。长期来看,商务部预测行业GMV在2020年至2025年间的5年复合增长率为7.5%,为行业趋势提供了更好的可见性。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3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久草网视频

            <rp id="gqhxm"><object id="gqhxm"></object></rp>
            <dd id="gqhxm"></dd>

            <var id="gqhxm"></var>

            <th id="gqhxm"></th>
          1. <button id="gqhxm"></button>
            1. <rp id="gqhxm"></rp>